轻巧又便宜的塑料购物袋,快捷又方便的一次性发泡餐盒,一次性塑料制品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却在蔓延,给环境带来伤害,塑料污染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威胁。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是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利用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未来如何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近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潘永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积极发展塑料循环经济,从生产、消费、流通和处置利用等环节持续推行全生命周期治理,加快构建从塑料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到废弃后回收处置的闭合式循环发展模式,探索塑料使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之路。”潘永刚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经过我们的不断治理,我国塑料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

得益于此,我国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我国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废塑料回收利用和处置能力。”潘永刚表示,与此同时,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逐步规范。“一是结合当前全社会推动的垃圾分类制度,不断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清运;二是加大快递、外卖行业规范回收力度;三是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回收处置行动。”

以开展农膜回收利用试点成效较好的重庆市为例,废塑料回收利用工作交由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牵头开展,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绩效考核内容对区县政府考核,2019~2020年共落实市级财政资金6228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回收、加工企业,2020年全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7.7%,高出国家目标任务7.7个百分点。塑料废弃物源头减量难度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一次性塑料都具有同等的回收利用价值。”这也是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据潘永刚介绍,消费后回收的塑料废弃物分为两大流向,部分低值或是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塑料废弃物一般会被送去焚烧以能源化利用,而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塑料废弃物在经由回收经营户、回收企业回收后打包运往再生塑料集散中心或大型综合利用企业,在那里进行加工,制成半成品、成品颗粒,再作为原料供应至相关的上游生产企业。其余部分低值废塑料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源的各种废弃食品及外卖包装袋(盒)、塑料袋、物品的膜类包装物、快递塑料包装袋及填充物以及废农膜地膜。

在潘永刚看来,“源头减量难度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塑料制品是生活必需品,对于塑料的消费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近年来,我国快递、外卖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对于各类塑料包装物的需求呈井喷态势,短期内难以解决。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是成本问题。”潘永刚说道,比如,替代产品使用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推动的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地膜等替代产品的推广受制于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推广使用难度较大。又如,部分废塑料回收利用成本高。受污染的塑料包装物,如外卖餐盒等,虽然塑料品质好,但回收利用成本高,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被归为低值可回收物,大量进入到生活垃圾填埋或者焚烧渠道。城乡废弃农膜、地膜以及农药包装物由于缺乏政策有力支持,仅依靠农民自行、自觉、自愿回收,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城乡接合部、部分乡村、河湖等地的塑料垃圾回收利用还存在盲区。由于受地区的城乡环境保洁覆盖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效果不明显。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

强化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是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潘永刚告诉记者,按照废塑料的主要来源,即生活源、产业源、服务消费源和公共机构源四类再生资源的特点,应分类建立不同模式的回收体系,包括以三级网络为基础的“全品类、全链条”新型生活源废塑料回收体系;回收企业与产废企业深度融合的产业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服务消费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回收企业与机构直接对接的公共机构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同时,应完善以分拣中心为关键回收节点的功能。”在潘永刚看来,完整的回收体系应以回收网点、中转站为基础,分拣中心为核心,储存运输为联结,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为有效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应多样设置回收网点,结合当前推动的垃圾分类工作建立高效的中转站,建立绿色分拣中心,完善储存运输系统以及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潘永刚介绍,分拣加工是回收体系的核心,分拣中心的数量、规模和结构,既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区再生资源回收量,与回收网点有效衔接,又要兼顾周边产业和利废企业的需求,实现产废、利废的衔接。“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土地集约、生态环保、外观形象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原则建设绿色分拣中心,推动将分拣中心的建设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为再生资源系统有效承接垃圾分类后的各种可回收物,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如废旧纺织品、低值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提供环保、规范、可长期使用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分拣中心应具备交易功能,同时为各种线上回收企业打通线下各类再生资源临时存储的难题。”

此外,强化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还要提高规模化的材料级利用水平。潘永刚认为,首先优先鼓励废塑料的材料化回收利用,其次是能源化回收利用,最后才是塑料废弃物的规范填埋处置,这是扩大规模的前提条件。

据了解,在材料化利用方面,目前借助先进的技术装备开展废塑料化学再生,生产出与原生塑料同质产品,成为塑料废弃物实现高值化利用的可行路径之一。

注重减量化、资源化、规范化、能源化的趋势,将促使塑料回收利用整体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此,潘永刚建议:“一是推动废塑料回收体系与垃圾分类相衔接;二是快速推进低值废塑料配套服务;三是加快建立再生塑料产品分级质控和标识制度;四是加快推进行业标准、评价及认证体系建设,加大推广以再生塑料为原料的产品使用力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