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元

当前,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并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探索出了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积极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作出贡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

开展塑料全链条治理,筑起塑料污染防治的“防火墙”。

塑料自从发明以来,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当中,可谓是无处不在。因此,塑料污染防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广泛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力量,构建覆盖塑料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中国始终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以发展塑料循环经济为核心推动塑料污染系统治理。从1989年开始,中国出台了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政策文件,防止塑料包装废弃物在河流、湖泊及沿岸堆积。此后,中国又陆续出台了一次性发泡餐盒禁用管理规定,制定了塑料生态设计标准规范,发布了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管理规定,不断加大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塑料垃圾焚烧处置量占比,开展塑料废弃物末端环境整治,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覆盖塑料全生命周期的治理体系。

抓住塑料污染的本质,拧紧末端环境泄露的“安全阀”。

塑料从材料本身看,与钢铁、有色金属等其他材料一样,具有很好的可回收利用性,如果能对废弃塑料进行有效回收和处置,就不会产生塑料污染问题。因此,塑料本身并不能与污染物画等号,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废弃后的环境泄露,而且由于塑料自然分解过程漫长,塑料污染还具有历史累积性。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强调塑料制品源头管控不同,中国塑料污染治理抓住塑料污染末端环境泄露的关键环节,加大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2021年,中国废塑料材料化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倍,并且实现了100%本国材料化回收利用,而同期美国、欧盟、日本的本土材料化回收率分别只有5.31%、17.18%和12.50%。据统计,中国废塑料材料化利用量占同期全球总量的45%。中国不仅对本国产生的塑料废弃物进行了有效回收利用,在1992~2018年间还累计处置了来自欧盟、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1.06亿吨塑料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再生塑料原料,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作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中国还不断提高塑料垃圾焚烧处置量占比,能源化利用率达到45.7%,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及时总结中国经验,提出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主张。

当前,塑料的使用非常广泛而普遍,塑料污染问题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国情、不同发展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的经验或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

首先,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减量和替代只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个环节,加强消费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治理应对塑料污染是必要的,但通过源头减量或替代对塑料污染治理的贡献有限;完善的塑料废弃物末端收集和处置是塑料污染防治的关键,可以直接防止塑料废弃物泄漏到环境中。其次,各种替代产品的使用和推广需要开展科学的对比分析,各类替代产品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可推广性、适用性、综合环境影响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不能为了解决塑料污染造成新的更严重的污染。最后,发展塑料循环经济需要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对低值废塑料要建立价值补偿机制促进回收利用。

3个多月前,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了《终结塑料污染:制定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决议,旨在启动政府间谈判,到2024年底前达成一份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必将推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塑料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推动塑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