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话·承德好声音”承德普通话应用及呼叫服务产业推介会近日在北京举行,14个普通话应用呼叫服务产业项目现场签约。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通则贸易畅。近年来,河北承德发挥语言资源优势,擦亮全国“普通话之乡”金字招牌,以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重点发展呼叫服务产业,大力发展电商语音服务产业,全面推进普通话应用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好声音”唱响“好产业”。根据规划,承德普通话服务应用产业到2027年将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
(资料图)
承德普通话变身中国好声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来自承德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说,多年来,无论在台上讲课,还是做文化节目,“特别像普通话的承德话”给她带来了很多便利。
承德普通话演变为中国好声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的承德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缓冲区,常年人烟稀少。明朝初期,长城以北的承德原住民被迁往北京、廊坊、保定等地,使承德出现了200年的历史空白,故有方言传承出现断层。
清军入关后,清廷鼓励满人学习满语和汉语,至康熙末年,“闾巷则满汉皆用汉语”。
为解决八旗兵丁生计,顺治帝下谕八旗子弟可到京外建立皇庄、王庄和庄田。康熙帝又鼓励旗人到古北口外开荒种地,建立“口外庄田”。同时,随着避暑山庄的修建,大量移民迁入承德,使北京官话成为承德唯一的方言。
1953年,我国组织语言专家到滦平县金沟屯等地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经调查发现,当地方言语速适中、字正腔圆、直接清晰,易于学习推广。2012年,国家语委授予滦平县全国“普通话体验区”称号。2019年,教育部授予滦平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称号。随着岁月沉淀,“普通话之乡”日渐闻名。
如今,职业化的普通话培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承德师范学院除了在校园里打造普通话微专业外,还在依托市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呼叫行业专业培训,同时加快市呼叫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开展中级人才实训培训。
2022年,承德市普通话普及率超90%,高于全国普通话平均普及率10个百分点。承德市加强普通话应用培训与推广,高标准建设普通话精品项目,打造普通话之旅、国际语言交流中心、普通话文创产品,打响“中国普通话之乡”品牌。
普通话服务应用场景丰富多彩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布局,呼叫中心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正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为承德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新机遇,普通话应用场景有望丰富多彩。
为充分发挥标准普通话、生态环境、产业转移、区位交通、人力资源、综合成本六大优势,承德确定了“一个基地、四大领域、十五种业态”的普通话应用场景。
承德市双桥区委书记杨磊表示,双桥区为推动普通话应用及呼叫服务产业,精心打造了服务外包产业园、视频文创产业园和直播电商产业园,为相关企业提供便利场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承德市副市长崔万峰介绍,目前承德打造形成1个呼叫服务外包产业园区、2个电商直播产业园、6家数据中心的发展格局,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承德市呼叫中心企业共有20家,现有坐席3000多个,主营业务涉及金融、保险、电信、航空、互联网等;全市重点电商服务企业25家,骨干信息服务企业20余家;全市落地数据中心6家,建成后机柜达7.2万个、服务器达百万台。
普通话服务应用产业加快发展
“普通话是直播最重要的部分,承德具有得天独厚的普通话优势和区位优势,我们将在承德打造一个跨境电商基地,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为承德市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上乘优品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唐彬说。
推介会上,承德市人民政府与科大讯飞、呼叫中心与BPO产业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德县上乘优品电商基地等14个项目现场签约。
承德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建光说:“推介会上,承德县利用本地普通话的优势签约了3家北京的企业,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帮助。”
据介绍,承德将通过提供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创业补贴、住房补贴,对各类就业创业人群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同时,按新增坐席数量,分档对企业进行一次性奖补。对新设立的呼叫中心企业,按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地方所得财力部分计算设立奖补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7年,承德市普通话服务应用产业入驻企业达700家,整体规模达到10万坐席,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5万人,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