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分界洲岛附近海域,分界洲岛旅游区工作人员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专家通过海底珊瑚移植、珊瑚保育科普等活动,传递海洋环保理念,共同守护蔚蓝。新华社
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海洋也是维护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大海一直承载着我们对于美好的幻想。但是现在,人类活动正在使世界海洋变得不那么美好,尤其是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每年大约有11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塑料垃圾每年导致超过100万只海鸟和10万多头海洋哺乳动物死亡;如污染态势不止,到2050年,海洋里的塑料垃圾总重量将可能超过鱼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贸易和环境回顾》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威胁着海洋资源。报告呼吁通过对塑料替代品的推广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其他可持续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吸管、食品包装和其他日常消耗的塑料产品的生态友好型替代品,包括竹子、椰子壳、香蕉植物和农业废料。报告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增加对海洋经济中新兴可持续部门的研究和开发资金投入。
在我国,塑料垃圾也带来海洋污染的隐患。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其中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主要种类均为塑料,分别占86.2%、84.5%和86.8%。
《公报》指出,2022年对全国60个近岸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在海面漂浮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比86.2%,塑料类垃圾主要为泡沫、塑料绳、塑料碎片、塑料薄膜、塑料瓶等。在海滩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比84.5%,塑料类垃圾主要为香烟过滤嘴、瓶盖、泡沫、包装类塑料制品、塑料碎片、塑料袋、塑料绳等。在海底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比86.8%,塑料类垃圾主要为塑料绳、包装袋等。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表示:“整体上,我国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平均密度与国际同类监测研究结果基本持平。海面漂浮微塑料类型主要为泡沫、颗粒、纤维和碎片。”为进一步切实做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提升海洋微塑料监测结果对塑料污染治理的支撑作用,生态环境部正在综合分析评估已有的监测调查结果,研究优化调整海洋微塑料监测和调查方案。
事实上,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了多项任务举措,深入推进塑料污染的全链条治理和监管。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要开展江河湖泊、港湾塑料垃圾清理和清洁海滩行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加强江河湖海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如开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监测调查;实施海湾、河口、岸滩等区域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推动沿海市县建立海洋塑料垃圾清理工作长效机制,保持重点滨海区域无明显塑料垃圾;增加海滩等活动场所垃圾收集设施投放,提高垃圾清运频次;组织开展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等相关研究等行动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