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来,天津市扎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主动精神,统筹推动、有序对接、挂图作战,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对照基本定位,深入有序对接
(资料图)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是天津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发展坐标。
在推进“一基地”建设方面。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办综合处处长马特告诉本报记者,天津市深入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截至目前,信创、生物医药等12条产业链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7.9%。“此外,天津还积极参与重大科技布局,10家‘国字号’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落户,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挂牌。‘东数西算’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建设。天津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575项,汇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在促进“三区”发展方面,天津市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天津港加速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目前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140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
二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天津融资租赁行业持续领跑全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区和全国最大租赁飞机资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获批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加强对重点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京津冀科技创新资产支持票据等一批国内首创金融产品。
三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天津滨海新区累计成立18个产业(人才)联盟,建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等。
立足区位优势,推进错位承接
天津市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有力有效推进错位承接,在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增添了有力的筹码。“天津全方位深化与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和北京市合作,累计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超6900个,资金到位额超1.2万亿元。”马特说。
在加强承接载体建设方面,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成功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国际汽车展等国际性大会和全国性行业展会。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超4051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引入注册主体1030家。
在强化政策服务保障方面,出台实施了《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天津市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服务保障指引(试行)》,落实人才落户、子女入学转学、医疗服务等配套支持政策,为符合产业定位的重点企业在津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与此同时,天津还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如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绿色通道集装箱操作量超过1.3万标准箱;全市45家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次为雄安新区提供专业技术帮扶等。
优化公共服务,实现共建共享
9年来,京津冀三地立足共享发展成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北京师范大学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筹建职教教师“培养联盟”与“培训基地”,一批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对口学校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医疗合作提质增效。天津市正加快推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和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国家级项目建设。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医院数量增至1137家。
——社保、养老等领域合作更加密切。三地深化社保经办服务协同,进一步做好参保转移接续,推进京津冀社保卡“跨省通办”。三地民政部门签订跨区域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拨付及监管委托协议。马特说:“目前,天津市接受北京籍老年人入住的养老机构达70余家。”
——文化旅游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三地签署《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联合协定》。为加快打通北运河津冀碍航节点,三省市人大常委会联合立法,为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供法治保障。
新征程擘画新蓝图,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天津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以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