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回首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0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的44.8%,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7%;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到7.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2%。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再创新高,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编写,按年度发布,至今已经连续发布6年。报告分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新型储能、氢能等部分,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整理、综合归纳和研究分析。

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介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在2021年体现以下特点:首先,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批纲领性的文件指引了行业的发展,包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及《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等。

其次,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持续进步。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取得新进展,支持和促进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水电领域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陆上风电的低风速风电技术、海上大容量风电机组技术以及不断快速迭代的光伏制造技术。整体来讲,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水电产业优势明显,成为全球水电建设的中坚力量。风电产业链完整,有6家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光伏全产业链在全球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有主导地位。

面向未来发展,熊敏峰认为要更加重视“创新”和“质量”。比如,为落实新型电力系统要求,抽水蓄能电站要承担的任务比以前更多,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功能、运行、技术特点上均有不同,这从客观上要求抽水蓄能电站“一专多能”,投资运行、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要实现协同创新、协调创新,通过“创新”创造价值、疏导成本,通过“创新”补足勘测设计、装备制造的短板。再如,为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跃升式发展,还要在体制机制、开发模式、单一能源品种利用与多品种融合发展及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

熊敏峰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投资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企业和装备企业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为如期实现目标,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大力推进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新能源与新兴技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新场景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