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乌干达东部城市金贾举办的乌干达第29届全国农业展上,来自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的中国专家们为展会带来的优质粮食品种和农业技术广受欢迎。图为8月8日,在此次展会上中国专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人员展示一台两轮手推播种机。新华社

近期,全球多地受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极端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干扰,直接影响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的粮食产量。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大米主产区,从4月开始遭遇高温干旱侵袭;欧洲一些水稻种植国普遍遭遇20年来少见的干旱情况,西班牙、德国小麦作物也因干旱而减产,欧盟作物监测服务机构MARS下调了欧盟今年粮食和油籽作物的平均产量预测;干旱给美国春小麦作物带来压力,美国中西部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和大豆等因旱情可能出现大幅减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认为,全球大米产量可能在2023年创下20年来的新低。


(资料图)

近来国际小麦、玉米、大豆期货开启了新一轮涨价行情;全球糖和可可期货上涨20%以上;受饲料价格影响,猪、牛等牲畜价格也大幅走高,美国牛肉产品价格上涨超30%。

多重因素导致国际粮价上涨,未来应采取何种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禁购令引发国际米价走高

今年夏季以来,包括印度、俄罗斯、阿联酋等在内的多国出台粮食出口禁令。

作为全球第二大大米生产国和第一大大米出口国,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总量约2200万吨,占全球大米贸易总量的40%以上。本轮出口禁令是印度继2022年宣布限制小麦和糖出口之后,再次对粮食出口下禁令。

今年强季风降雨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7月初,印度粮食库存已跌至5年内最低点,印度禁止出口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受禁令影响的大米出口量多达1000万吨。这使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7月全球大米价格平均指数比2022年数值高出近20%,达近12年来的最高水平。

季风雨季到来之前,印度非香米品种的大米零售价,在每公斤15卢比到65卢比之间,约合人民币1.31~5.67元。雨季期间,平均价格每公斤上涨了4~5卢比。印度政府还陆续向市场投放了更多大米储备,才使得米价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大米出口禁令虽然一定程度能稳定印度国内粮食价格,却冲击了国际市场供应,导致国际大米价格进一步上涨,国际市场对粮食通胀的担忧加剧。

阿联酋《海湾商业》网站报道称,7月28日,阿联酋经济部宣布暂停4个月糙米、全精米和半精米等所有大米品种在内的大米出口与再出口。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政府在7月29日通报,俄方决定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至今年12月31日。

出口禁令引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大米抢购潮。一些商店规定了大米购买限额,另一些则借机提高了大米价格。

不过,据粮食专家分析,发布粮食出口禁令虽然可以推高价格获取利润,但也会影响出口国信誉,丧失全球粮食市场份额。目前,作为全球排名第二、三的大米出口国家,泰国、越南并未跟进发布出口禁令。

俄乌冲突加剧粮食供应脆弱性不稳定性

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粮食供应脆弱性与不稳定性。受俄乌冲突影响,小麦价格暴涨甚至一度断供,一些进口商选择大米等其他曾经价格相对稳定的谷物作为解决方案,而目前大米和小麦供应均短缺。

俄罗斯与乌克兰于2022年7月达成的黑海粮食协议在今年7月17日到期。该协议曾允许超过3200万吨粮食大宗商品从乌克兰在黑海的3个港口出口到45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全球粮食价格下降超20%。

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通常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约4500万吨粮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称,来自乌克兰的粮食,养活了全球约4亿人。2022年7月22日签署的黑海粮食外运协议,经历了3次续签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3月,2023年5月。从敖德萨等3个港口经黑海出口乌克兰的谷物、食品和化肥,由位于伊斯坦布尔的联合协调中心负责协调航运。同时,俄罗斯与联合国签署有效期为3年的俄食品与化肥出口正常化备忘录。两份文件为一揽子协议。联合国官网指出,在58国的约2.58亿人面临饥饿之时,这份一揽子协议,堪称“全球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据联合国、乌克兰农业部和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乌克兰出口了5060万吨谷物,价值98亿美元。如协议不能顺利延期,乌克兰每月损失将高达5亿美元。英国《卫报》报道称,国际危机组织非洲项目主任穆里蒂·穆蒂加向表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失效对非洲的影响仍是巨大的,如果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将加剧多个国家的经济危机,进而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但据土耳其联合协调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协议生效期间累计出口的乌克兰农产品中,超过70%被运到了中高收入国家。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在运费、保险以及将俄罗斯农业银行重新接入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等事项上,“西方什么都没做”。他重申,俄罗斯只有在所有承诺得到兑现后,才会延长该协议。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俄罗斯与西方都不存在基本互信的基础上,各方暂时很难平静地围绕分歧寻找解决办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预计,如今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可能会使全球粮食价格上涨10%~15%,该组织表示仍在继续评估局势。

粮价高企不会太久,对中国影响有限

未来一段时间,粮价高企的现状还会继续下去吗?大米价格还会上涨多久?据专家分析,2022~2023收成季,全球大米收成仍高于平均水平,只是幅度有所减少。今年九十月份,会有一批新的大米进入市场,可能会稍微缓解大米价格上涨的趋势。

国际粮价上涨对于我国国内粮食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专家分析表示,我国口粮自给率100%以上,进口大米仅用于品种调剂、饲料生产等,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米市影响相对较小。而且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国多元,今年上半年,从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进口的大米分别占38%、20.8%、11.9%、11.8%、8.1%和8%的份额。自从印度不断收紧大米出口,我国从印度进口大米数量大幅下降,如今印度已从过去几年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商滑落至第四位。

随着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弱,进口米到港完税价已经明显高于国产同等级大米,导致进口需求减弱。因此,今年上半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同比大降,但进口单价上涨。据海关数据显示,1~6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81万吨,同比减少49.6%;平均单价3603元/吨,同比上涨33%。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大米整体进口量仍然偏低,但精米将保持相对稳定的进口规模,因为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部分品种已经成为国内广东地区常用的粮源。

粮食供应紧张谁是最大受害者

粮食供应不足与粮价飞涨对经济欠发达的粮食进口国影响很大。

例如,大米是全球约一半人口的主食。路透社报道称,印度、泰国、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是大米主要出口国,中国、菲律宾、贝宁、塞内加尔、尼日尔利亚和马来西亚是大米主要进口国。过去几年,非洲国家成为印度大米的主要出口国,譬如马达加斯加、肯尼亚、贝宁等。据估计,过去两年间,印度大米的进口量占非洲大米总进口量的17%。

去年7月以来,国际大米行情进入上升周期。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以5%破碎率大米fob出口价来衡量,今年8月1日,泰国大米572美元/吨,较去年7月价格410美元/吨上涨39.5%,逼近10年高位;越南545美元/吨,较去年7月价格420美元/吨上涨30%,创10年来新高。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东、北非和东欧地区主任弗莱舍表示,预计2023年全球将有超过3.45亿人处于危机级别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4300万人距离饥荒只有一步之遥。该机构去年向全球逾1.58亿人提供了粮食援助,人数多于以往任何一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6亿人长期食物不足,远不足以实现“零饥饿”目标。如今,非洲大陆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两倍多。

“全球粮食体系‘已崩溃’,弱势群体付出了代价,必须改变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发出警告。

急需改变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粮食生产贸易体系

在联合国安理会日前举行的冲突及饥荒问题公开会上,中国代表特别指出,粮食不安全,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果,同长期以来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粮食生产贸易体系和国际治理体系密切相关。

过去几十年,全球有近80%的谷物生产集中在十几个国家。这种粮食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则比较分散的供需格局,使得国际粮食市场极易受到冲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提出,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国家冲击更大,进口能源和化肥费用的增长可能迫使一些国家减少投入,进而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国内粮食供应减少,这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些国家发生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可能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分析称,限制性的出口措施还会使相应轮船运输、港口码头以及加工等设施不能得到有效运转,粮食进口国的供应链和物流效率将大幅度下降,进一步加剧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成本。

近日,在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上,各方代表纷纷呼吁推动建设一个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粮食体系。他们提出,要加强对跨国粮农企业的监管,构建更具韧性和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链,降低全球粮食体系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合力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减缓地缘冲突、极端气候、经济衰退等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宏观冲击,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现有的国际贸易组织(WTO)规则没有充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无法解决粮食囤积和市场投机等问题,这在危机期间推高了粮食价格和通货膨胀,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题。古特雷斯呼吁,各国政府应和企业展开合作,保持食品市场开放,消除贸易壁垒和出口限制;WTO总干事伊维拉呼吁贸易政策改革,将粮食安全视为农业谈判取得进展的关键。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努力涉及农业、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贸易和营养等多个部门,各国要加大协调力度,使治理流程和政策连贯协同,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合力。

“没有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就很难有持久的粮食安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近日表示,国际社会要以今年9月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和明年未来峰会为契机,从制度、规则层面完善国际粮农治理,重点是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发言权和决策权,取消单边制裁措施对粮食生产和出口的限制,打击投机资本和价格垄断,打造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产供链体系,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粮食贸易秩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