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内容资源不仅是稀缺的也是昂贵的。这决定了内容资源的聚合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平台内容的聚合既有“要与不要”的决断,也有“先与后”的取舍。这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有一个通盘考虑:从长期来看需要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尽可能覆盖全面,阶段性分解目标则要求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先满足高频应用后满足低频应用。


【资料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于2018年制定了“集团数字出版三年行动计划”,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在工具书、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教育等出版领域形成多头并进的数字化转型局面,逐步培育出若干“具有世纪特色、发挥世纪优势、体现世纪水平”的产品、平台和服务,开启了世纪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在传统工具书服务的知识查检领域,我们建设了“聚典数据开放平台”。该平台以“屏幕选词、释义立现”这样一种服务方式满足了用户数字阅读过程中即时查检的需要,开创了传统工具书数字化转型新模式。聚典数据开放平台以“数据服务”为产品定位,以“为阅读赋能、为学习赋能、为搜索赋能”(“三个赋能”)为使命,通过赋能B端客户进而满足C端读者知识查检需要,在正式上线3周年之际成长为总用户数超4800万人、月活跃用户数超600万人的成熟互联网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建设了沪学习APP。这个APP其实是一个集成性的应用平台。沪学习APP以“智能点读”为基础建立起数字课本和智慧阅读新模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智能交互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切实满足了学生在家庭学习场景中自主学习的需要。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建设了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汇典已经完成一期建设,从内容和技术两个方面实现古籍出版的创新性融合,大幅提升古籍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工作、学习效率,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行业内古籍数字化重点平台之一,它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这些集成性应用平台,虽然定位不同,面向的读者群体也不同,但都在不长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很大进步。综合起来看,或者分析解剖来看,则反映出集团在推动数字出版工作方面以下几点主要思路和做法。

平台运营,打造垂直领域的集成性应用

业内同仁对数字出版的重要性都有共识,但“如何推动”,却思路各异、各显神通。纵观最近20年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其中平台经济占据重要位置,呈现蓬勃生机。出版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平台经济规律,打造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数字出版平台,力争实现数字出版质的飞跃。所以,2018年以来,世纪出版集团在制订和实施新一轮发展计划的时候,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做法就是集团层面负责总体规划设计、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协调资源统筹推进,重点打造垂直领域的集成性应用。简单地说就是要集中力量打造若干个细分领域的平台型应用,我们称之为“平台运营”。

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来讲,考虑到版权归属以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有机融合等问题,则主要以相关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出版单位为实施主体,成立涵盖“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内容审核、运营管理”的专业团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场景化应用为切入口,在产品开发和商业模式设计中牢固树立并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努力将这些垂直领域的集成性数字出版平台打造成为真正链接用户的门户。

行业内称为数字出版平台的数不胜数,真正由传统出版单位建设的成熟的平台则屈指可数。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集成性数字出版平台,应当具备三种能力,一是一体化融媒体编辑能力,这是实现传统内容生产方式向数字化内容生产方式转变、适应网络化传播所必须具备的工具和推动组织转型的助推器。二是门户级用户响应能力,这是实现大规模用户链接,形成广泛应用的保证。三是技术驱动的知识服务能力,这是平台依靠传统出版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发展起步之后,能否自我造血、迭代前进的动力机制。三种能力缺一不可,三种能力的有机互动,将逐步推动平台形成一个垂直领域的数字出版生态闭环。这是世纪出版集团对发展集成性数字出版平台的定位和要求。

分类聚合,为平台运营提供坚实的内容基础

优质的内容资源不仅是稀缺的也是昂贵的。这决定了内容资源的聚合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从商业理性的角度看,平台内容的聚合既有“要与不要”的决断,也有“先与后”的取舍。这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有通盘考虑:从长期来看需要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尽可能覆盖全面,阶段性分解目标则要求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先满足高频应用,后满足低频应用。简而言之,就是“用最经济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以聚典数据开放平台为例,这个聚合过程中,聚典始终坚持系统导向、质优导向、需求导向。系统导向是指要覆盖全面、学科齐全,字、词、百科词条都要收录,双语互译、古今对照都要覆盖。质优导向是指聚典聚合的是经过市场检验获得高度评价、权威的工具书,这也正是聚典与网络百科最大的区别。我们为用户严把质量关,过滤掉不可靠的内容信息,在扩大平台数据规模和为用户提供准确内容间达到平衡,让用户既能“有问必应”,又能“有应必准”。需求导向是指在建构聚典内容体系的过程中,优先聚焦用户高频需求,采取逐级分步建设的方法,先汉语后双语,先大众后专业;同时,对词条数据进行细粒化加工,以满足不同用户对释义、书证等取舍的不同需要,使得聚典具备很好的适应性。按照这些工作原则,聚典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汇聚了近200种各类大型权威工具书、400多万条词条,共计7亿多字内容,基本实现了知识查检的一站式服务。

当然,已有出版资源的聚合还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内容的重组、再造则是接踵而至的命题,“开放编纂、动态更新”也并不遥远甚至迫在眉睫,这些课题当然也会在平台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自身能力的增强得到妥善解决。

交叉授权,实现内容资源的良性循环和转化

在探索数字出版、推动出版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出版单位都理性地聚焦于自身优势出版领域,但我们也发现,面对海量内容需求的互联网应用,即使是有长期历史积累的出版社,也面临着优质出版资源不足、聚集效应不显著的问题,同时,整合其他出版社的优质资源的工作也往往难以推进。为解决这个难题,世纪出版集团的做法是,选择最有实力且于相关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出版社作为实施主体,同时,集团还特别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以市场化机制推动集团内出版资源的分类聚合,并逐步吸收集团外其他出版社的优质出版资源,最终形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解决垂直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问题。

许多调研过聚典数据开放平台的领导和同行都不约而同地问过我们一个问题,聚典上各个出版社的工具书是通过什么机制整合进来的?是行政划拨吗?还是授权取得的?

其实不仅是聚典,集团内所有平台的建设都统一在“交叉授权”机制之下。集团内部版权资源交叉授权机制要求统一到市场化原则上来,不是强买强卖,更不是行政划拨,而是两个市场主体间的正常交易行为。这个市场化机制对双方都是有一定约束的,这个约束就是“最惠待遇”,双方都享受最惠待遇,就是希望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使双方都有所得。特别是随着不同垂直领域的平台逐步增加之后,各出版社之间的互相授权频繁起来,授权就不是单向的了,而是双向的,是多对多的,这就是当初称之为“交叉授权”希望达到的效果。在这个机制下,聚典、沪学习、汇典都顺利地实现了为了自身发展需要所开展的资源整合工作,游离在这个体系之外的出版社已经不存在了,从集团层面来讲,就是在不调整组织架构的情况下实现了优质内容资源在各个独立市场主体之间的自由流动重组。

(作者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