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有博主发布了自己在重庆一景区坐轿上山的视频,被有的网友指责“花钱糟蹋他人尊严”。此事在网上引发争议。(8月21日极目新闻)

这位博主在网络上发视频称,自己因为在重庆武隆区天生三桥景区雇人抬轿子上山,之后遭遇网暴。有网友谴责他:“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有媒体报道,一些轿夫表示,自己生意因此受到影响。 

有需要的游客,可以花钱请师傅抬着轿子“坐轿上山”,这在一些景区都是寻常事。游客花钱坐轿,轿夫凭力气挣钱,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有市场需求就有供给,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生意,却闹出网暴风波,甚至导致现在年轻人都不敢坐了,也直接影响了抬轿师傅的生意,这属实有些匪夷所思。

有少数网友站在道德高地,认为此举不好,表面上看是在为抬轿师傅说话,实则本质却是歧视体力劳动的优越感。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花钱坐轿子是践踏了抬轿师傅的尊严,那么收钱抬轿子的师傅岂不是成了出卖尊严?这种论调某种程度上,仍是歧视体力劳动的观念在作祟。客观讲,一些体力不佳者想上山看一下,又没那个力气,景区又有这样的服务项目,坐轿有什么不行的呢?而作为一名旅游博主,体验一下这种新奇的交通方式,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体会一下他们的辛苦,也是很正常的一个行为。

实际上,从网上公布的视频来看,年轻的博主和抬轿师傅有说有笑、互动良好。博主还和抬轿师傅换过位,试着抬了抬,结果当然成了摆拍,这位博主可没有这个体力从事这样的工作。有网友说得好:“轿夫也是凭力气吃饭,花钱坐轿也是给人家赚钱的机会,都不坐了,人家怎么赚钱?”如果连劳动者的饭碗都不关心,又谈何关心劳动者的“尊严”?在网上,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观点,什么风雨太大了,呼吁大家不要点外卖,因为小哥很辛苦。这种看似关怀备至的“呵护”不能说初衷不好,但还是应多一些更契实际的理解和包容。

视频中抬轿师傅之一的倪师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他在景区抬轿子每个月可以挣3000-4000块钱,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比较可观的。因此,“肯定想大家都来坐,个人工作挣钱得嘛”。显然,倪师傅们并不会感谢那些打着维护他们尊严旗号、事实上却砸他们饭碗的网友,他们也不可能认同“年轻人体力好,就不该坐轿子”的“好意”。

欣慰地是,近日,该景区工作人员对媒体记者表示,此事曝光后坐轿的人并没减少,反而有一些年轻人出于善意而选择坐轿上山,以照顾轿夫的生意。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些极端言论和极端思维,极易裹挟大众舆论。世上本无职业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这并不是一句套话。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理应被肯定,旁观者更不应动辄抡起“道德大棒”对消费者动辄“道德绑架”,甚至对其网暴。而应给各行各业的人多些尊重,多些换位思考,这既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份合法正当的职业能否存续的关键所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