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13年,王小谟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成员曾来到王小谟办公室采集手模,并记录下了王小谟的音容笑貌和爽朗风采。今日《中国科学报》刊发此文,以深切缅怀这位优秀的科学家。
2020年7月29日一早,在中国科技馆做好采集科学家手模的准备工作后,项目组乘车来到王小谟所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待王小谟助手办好来访手续后,项目组才被允许进入。院士助手把我们带到了办公大楼顶层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这里是王小谟的办公室,当天将在这里采集手模,并录制科学家寄语。
王小谟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其中两面墙摆满了书柜。书籍以雷达、通信、兵工科技等专业书籍为主,也有一些战略管理、战略思维方面的书籍。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保密守则。办公桌和书架上摆放着多架预警机模型,这些飞机背上都有个“大蘑菇”,“大蘑菇”里面装载着雷达系统。
项目组同志利用王小谟没来之前的时间,调配手模材料、确定拍摄位置、调节拍摄光线、调试拍摄和录音设备等。在将要准备就绪时,听到走廊里传来一阵洪亮的谈话声,是王小谟来了。
王小谟对项目组的同志十分热情,一见面就谈起了中国科技馆,“科技馆建得特别好,我经常带孙子到科技馆玩”。王小谟的一席话很快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
项目组有名同志是贵州人,来之前了解到王小谟在贵州工作了十几年,就聊起了贵州这个话题。王小谟回顾了年轻时在贵州工作的情景,如今对工作过的地方依然很熟悉。1969年,王小谟接到了一个调令:到三线去。跟王小谟一起去贵州的有八九百人,他们在都匀大坪镇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他们边建设、边施工安装、边生产,条件十分艰苦。13年后,那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三坐标雷达。
在艰苦的条件下,王小谟不忘培养年轻人。1985年,他花费40万元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录了7名定向研究生,这7名研究生毕业后都去了38所工作,其中就有担任“空警2000”总设计师的陆军院士。
谈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条件,王小谟说:“要拿这个奖,首先一条就是这一行里没人做得比你更好。”
手模采集完毕拍照留影时,摄影师建议把预警机作为布景,王小谟欣然同意。当工作人员随意选了一架预警机模型作为拍摄背景时,王小谟指着办公桌上的另一架说,“拿这一架,这一架是我设计的”。那架飞机有些不同寻常,机型较大,机背上驮了个扁圆形的“大蘑菇”,头上还插了许多“小毛刺”。为什么王小谟对这架飞机情有独钟呢?
原来这架飞机是“空警2000”预警机,曾在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空警2000”是王小谟担任总顾问、学生陆军担任总设计师,自行研制并形成战斗力的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采用相控阵雷达,可进行360度全方位探测,能同时引导几十架战斗机攻击,被称为“空中帅府”。“空警2000”的成功研制和部署使用,实现了中国在预警机技术上体制自主化、设备集成化、功能多样化,也实现了防空预警从“以陆为主”到“陆空结合”的发展。这对于促进人民空军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
“空警2000”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2008年“空警2000”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0年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为了勉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王小谟为青少年录制了科学家寄语。他用播音员般浑厚洪亮的声音说道:“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
王小谟被称为“军工界里的刀马旦”。他从小在北京大杂院长大,父亲曾担任冯玉祥的参谋,他小时候十分淘气,曾因不服老师批评偷偷拔过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他十分痴迷京剧,尤其喜欢梅派,喜欢唱旦角,拉得一手好二胡,高中毕业那年被北方昆曲院相中,差点走上专业艺术的道路。他从事科研工作跟爱好京剧有很大关系。中学时他为了方便听戏,自己组装了一台收音机,也因此喜欢上了无线电,为他后来学习雷达打下了基础。
曾有位京剧艺术家问王小谟:“钱学森、王选等科学家都很喜欢音乐,您也喜欢音乐,科学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吗?”王小谟回答说:“有关系。学什么,都要先入门,打好基础,掌握了基本功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比如唱戏,开始先练基本功,模仿各派大家的唱法,后面才能把各种技艺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做科研也类似,先把基础打好入了门,学通了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这样就有了创新。”王小谟认为从事科研工作要坚韧,“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这也是“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的质朴诠释。
虽已年逾八旬,王小谟仍奋战在科研一线,每天都上班,每周都与课题组的年轻人一起研讨技术问题。采集完手模,王小谟立刻赶去和学生们开研讨会了。
2020年9月1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揭幕仪式,王小谟和赵忠贤院士亲临现场见证手模墙揭幕。现场气氛热烈,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小朋友非常崇拜科学家,想跟王小谟合影,他都欣然同意,于是留下了多张王小谟和“粉丝”的合影。
(苑晓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