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打造课程评价优质“指挥棒”是全面提升课程质量水平的“牛鼻子”。近年来,“学生获得感”已经作为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但从目前来看,如何科学精准测度“学生获得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近日,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团队成员魏彤儒教授主持完成的《大数据助力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精准测度》案例获评“楚治——2022‘荆楚杯’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创新应用‘他山之玉’参考案例”。
该案例的创新性做法在于,基于四年研究实践,运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方法,破解了阻碍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精准测度的两大“痛点”:一是作为“主观感受”的“学生获得感”,其客观测度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作为“学生获得感”特殊载体的“全过程数据”,怎样有效获取和挖掘。
据介绍,该案例坚持“万物皆有留痕、留痕皆可能为数据”的大数据思维,以大数据技术方法为支撑,全力“生产”和“挖掘”学前—学中—学后“全过程”数据,将内涵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获得中的教学质量外显出来,将质性的学生收获和成长通过量化手段刻画出来。从效果看,该案例成功打造出了一套高校思政课评价的优质“指挥棒”,能够有效引导思政课教学向精准供给发力、向内涵提升用功。
据悉,“楚治——2022‘荆楚杯’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创新应用十佳案例”评选活动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课题组协办。
此次案例评选活动获奖案例涉及面广、类型丰富、技术创新性强,共有27个案例获奖,由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魏彤儒教授主持,王建红教授、张乃芳副教授、李书萍副教授、赵鲁臻副教授为成员的《大数据助力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精准测度》案例获评“他山之玉”参考案例。(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