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小镇青年”热度再次攀升。小镇青年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群体,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及社会心态?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当代青年研究”课题组利用大数据技术抓取与小镇青年有关的微博话题博文,对其进行信息筛选后进行大数据模型分析,得出小镇青年在学习奋斗、成长成才、就业择业、生活消费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组成的数据画像。

学习奋斗观:矛盾但充满张力。相关话题的权重占比为40.8%,高频词包括:“奋斗”“做题”“名校”“拼搏”“内卷”“躺平”等。“小镇青年”是“躺平”选择与“内卷”竞争的矛盾结合体,奋斗强度较高,学习能力突出。在个人奋斗观念上,小镇青年认可奋斗幸福观,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表现出来的“内卷”与“躺平”并存的矛盾心态;同时,“小镇青年”是务实拼搏的一群人,目前的就业竞争、较高的生活成本、逐渐加重的家庭负担等因素,无形中增加了精神负担,但也激发了不懈坚持的动力。正如数据显示,“奋斗”“拼搏”等带有积极意义的词高频出现,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小镇青年”群体拥有与全体青年相似的复杂情绪:激情与焦虑相伴、躺平与内卷并存。

成长成才观:难以停歇的美好生活追求。相关话题的权重占比为10.5%,高频词包括:“父母”“成就”“改变命运”“城市”“前途”“资源”等。“小镇青年”的成才目标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期待和社会地位催生的产物,他们受到父母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灌输。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肩负家庭未来和期望的小镇青年,有着愈发强烈的向上流动愿望。

就业择业观念:期待稳定但也追求机会和个性。相关话题的权重占比为38.3%,高频词包括“体制”“个性”“待遇”“环境”“稳定”“大城市”等,就业是小镇青年的关注热点。小镇青年从以往“非错即对”的学校系统转换到“多种答案”模式的社会系统中,身份标签几乎成为工作抉择的重要指标。在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下,“稳定”就业成了小镇青年择业的第一追求,机会更多、配套更好的“大城市”成为他们的向往。他们优先选择父母口中稳定的工作,同时也更加注重就业质量,关心职场体验的满意度、舒适度,关注职场是否能提供彰显其“个性”的机会等。

生活消费观念:追求富足但更理性。相关话题的权重占比为6.2%,高频词为“理性”“务实”“性价比”“质量”“多元化”“品牌”“潮流”“互联网”“国潮”等。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小镇青年被冠以“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群体”之名,但他们并不冲动去追求优渥的生活,而是更加理性。“潮流”“品牌”等是他们消费的一个考量,但“性价比”“质量”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从消费的趋势来看,互联网、数字化的发展为消费带来了更加多元的体验,虚拟消费快速发展,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从生活当中的精打细算到消费支出,小镇青年正在生活精致品质之间寻找他们的平衡点。

行为特征:无所不在的虚拟化。相关话题的权重占比为4.2%,高频词包括“虚拟”“网络化社交”“婚恋”“孤独”“互联网”“新生代”等。当代小镇青年原生于网络,通过强大的贡献力带动了移动互联平台的重塑发展,他们用“消费”供养了一些电商平台,用“观看”带火了短视频社交平台。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类新媒体已成为小镇青年的重要领地,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网络空间成为了他们自我表达和言说的主战场。他们在网络上寻找情感共鸣,交流相似生活经历,表达现实之中无法实现的情感诉求,通过在线社交“拓圈”,社会行为在网络生活下越来越虚拟化。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当代青年研究”课题组,执笔王建红;成员卢飞、邹进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