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近日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2月5日《北京日报》)

国家医保局表示,将逐步把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这到底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窃以为,它向外界至少传递了三重积极意义。

首先,医保的兜底范围会向更多病种、更多医药延伸。医保外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根据医保基金的保障能力做出调整。在医保实施的初期,医保基金不足,有些病种的医疗费用没有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比如戒烟、牙科、辅助生殖、罕见疾病等等。但是,随着医保能力的壮大,参保民众需求的增加,医保的外延必然也应有所扩展。

就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而言,民间早有呼吁。国家卫健委2021年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为7%—10%,其中近20%的患者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目前,我们的辅助生殖技术已日臻成熟,可以帮患者圆生子梦想。然而,治疗周期长、费用动辄上万元等因素,将一些有生殖需求的患者拒之门外。因此,民间“将辅助生殖纳入医疗”的呼声很高。从这个角度看,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就是回应民众的医疗关切。

其次,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举措。大家知道,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变弱变缓,2022年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22年全国人口较2021年减少了85万。这样的状况下,国家采取鼓励生育、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措施,尤为重要。那么,现在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对不孕不育群体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今后,将有更多的“试管婴儿”面世。

再者,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或将为相关医疗行业注入活力。据了解,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大,但我们的窘境是,辅助生殖行业起步晚,存在技术壁垒高、药械进口依赖强等弱势。辅助生殖一旦纳入医保,必然促进国内的相关医疗行业迅猛发展。

事实上,早在2022年,北京就已经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随后,杭州的“西湖益联保”也将辅助生殖纳入报销范畴,虽然它为商业保险,但也是一个进步。显然,这些积极变化对推动全国层面的“不孕不育进医保”,有着导向意义。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既能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有助于医保做到“应保尽保”;同时,也有利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刺激民众的生育意愿。因此,它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我们当然期待着这一惠民措施能早日实施。

来源:红网 黄齐超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