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全球卫生健康呼唤创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光明日报报记者 邹晓菁

“各国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发展提供最为宝贵的健康的人力资源,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分论坛上,论坛主持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周亮一语指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意义所在。如他所言,在全球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开放共赢、加强创新合作是关键。

图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生物医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指出:“生物医药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中科技含量最高、创新最为密集、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八年来,我国投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的社会资金高达1.5万亿元。过去十年,中国批准上市的新药占全球15%左右,在中国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有5500多项。”

“过去十年,中国正以一种奇迹般的‘中国速度’大力推动创新。”史赛克中国区总裁何磊在论坛发言中感慨道:“以前瞻科技推动医疗创新,正是史赛克发展的逻辑之一,我们也会将前沿技术持续应用于中国医疗市场。”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阿夫拉姆·赫什科认为,基础研究是医药产业所有重要创新的核心所在。“比如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例证,它促使了许多其他抗生素的发现,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医学史表明,几乎所有人类健康的每一次重大改善都是基于基础研究的一些重要发现。”他指出:“如果我们想在产业中实现高度原创性的创新,社会应该支持高质量的基础研究。”

“疫情以来,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建起两道屏障,疫苗是第一道屏障,第二道就是中医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论坛发言以中国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成功抗疫经验为切入点,指出中医药现代化必须与现代科技融合,坚持“中医思维+原创+现代科技+转化”的思路,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张伯礼继而说出他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理解:“就是要让现代科技支撑‘望闻问切’,用现代研究诠释中药作用的机理,从而让现代人、现代科技界更容易接受中医,让中药得到更合理的使用。”

针对中医药现代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林国强指出,随着中医药质控体系、关键技术体系的标准化,中医药国际化提速,但中药材在全球市场的存在感并不强。“从国际市场来看,全世界约80%的制药和药膳原材料来自中国。但我国中药材目前并未全面打开国际市场,比如我国中成药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占比仅为7%”,提高中药材在全球的认知度仍任重道远。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我们要筑牢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根基,构建中医药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张伯礼总结道。

11月6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出的一款绘制漫画机器人。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共促全球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如何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11月5日上午,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以经贸合作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分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多国的政商学界嘉宾直面时代关切、展开思想碰撞,发出加强全球农业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促全球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虹桥声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我国确立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我们在端牢自身饭碗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粮食安全治理,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中国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者、全球粮食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坚定维护者。

民以食为天。在中粮集团总裁栾日成看来,粮食安全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然而,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贸易争端频发,全球经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冲击,粮食供需不均衡性、不稳定性增加。今年7月6日,联合国发布的2022《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近30%的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有8.28亿人受到饥饿影响,这一数字比2020年增加了4600万。据预测,到2030年仍会有近6.7亿人处于营养不良境况。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中的传统问题和全新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与会嘉宾纷纷发表真知灼见。

马有祥倡议:加强对话协调,共同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强经贸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创新合作,共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强发展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向大家分享了爱尔兰在国内外采取的与粮食安全有关的行动,她指出:“我们所有人都有义务共同努力,解决这一关键而复杂的问题。”

阿根廷共和国农牧渔业国务秘书胡安·何塞·巴希洛表示,阿根廷愿持续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在多边主义框架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斌表示,中投公司将继续发挥好平台作用,立足我国“三农”发展短板和需求,积累国际相关市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坚持以境外投资和跨境合作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则认为,应该落实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目标,加强对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援助,共建高质量的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关系。

本届论坛由商务部和农业农村部共同主办,设置了主旨演讲、实践探索和专题讨论三个环节。在实践探索环节,来自宁夏和陕西的地方代表分享了当地以经贸合作促进农业农村开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经验和生动实践。在专题讨论环节,多位嘉宾围绕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和乡村振兴现状、经贸合作对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作用等主题展开讨论。

“世界需要共同面对、集体担当。”与会嘉宾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定能携手应对风险和挑战,共同维护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发展。

11月6日,法国展区两位展商在品酒洽谈业务。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共迎全球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光明日报记者 闫槿

11月5日下午,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老龄化机遇共享”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多位国内外嘉宾为大会致辞,来自高校、银行和企业的负责人代表在银发经济圆桌会议上发表了独到观点。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研究报告2022》。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在致辞中表示,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老龄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区域分布不均等特点。但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应一味消极看待,老年人拥有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储备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财富。如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在人力资源、科技支撑、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机遇。嘉宾们还表达了坚持合作共赢、完善全球老龄化治理体系的共同心愿。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赤松秀一、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郭媚瑶、联合国人口基金副执行主任迪恩·凯塔总结了各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方面的经验、回顾了与中国进行的重要合作,并指出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面临着怎样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独立生活、如何满足老年人继续服务于社会的意愿等新挑战。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女性在步入老年时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少于男性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介绍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研究报告2022》的有关情况。该报告从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长度五个维度评价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每个维度分别又依据不同指标进行更加细致地评估。最后总结出:服务体系和社会环境是城市能力指数差异的重要来源,经济实力是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的重要保障,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基本相适应等重要观点。

在最后进行的银发经济圆桌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联合国人口基金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区域专家玲太郎·森、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等嘉宾在发言中指出,现阶段老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继续劳动意愿不断增强。如果充分利用老龄人口这一资源,不仅能够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还会促进社会医疗保健支出分配更加合理。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让众多服务于中小型养老机构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为金融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提前规划老年生活的人逐渐增多,养老相关金融理财产品的客户群体也得到了拓展。

松下(中国)总裁赵炳弟、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赖明隆等企业负责人分享了近年来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研发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体现了各国企业为解决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性问题作出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了银发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图为上海外滩。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上海11月6日电)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7日 07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