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村的铅笔厂生产线。 王妮娜 摄


(资料图片)

中新网哈尔滨10月25日电 题:小铅笔大产业 中国“铅笔之乡”元宝村国际化之路

中新网记者王妮娜

机械轰鸣、生产线流水化作业,在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的金雪莲笔业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即将出口印度、土耳其的铅笔订单。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这个中国最北省份的小村落,靠生产小小的铅笔,20多年前就将买卖做到了国外,铅笔远销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这里被称为“中国铅笔之乡”,年出口额达400多万元。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当地林木多,我们就给上海中铅一厂生产制作铅笔的板,后来发现生产板的‘边角料’可以做铅笔,就开始生产铅笔。”今年81岁的张宝金说起铅笔厂的创立,他是元宝村党总支部终身名誉书记,是铅笔厂的创立者。

金雪莲笔业车间前身就是张宝金与几个村民为上海中铅一厂代工铅笔板的小工厂。

“把废料变成铅笔,增收了10%的利润,就找到窍门了。”张宝金说。

1994年,元宝村建成铅笔生产项目,铅笔在大连进行精加工后出口国外。1998年4月,村里提出了“迈出国门办工厂”的思路。2000年前后,张宝金书记先后7次到俄罗斯考察,购买了俄罗斯一处山林的采伐权和厂房设备,在当地建工厂,生产铅笔、铅笔板等产品,畅销中国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

工人在车间内装铅笔。 王妮娜 摄

目前,元宝村年加工铅笔23亿支,铅笔板3000万罗,分别占中国总产量的20%和60%,从业人员3500多人,成为中国铅笔板重要的集散地。

“我们每个月都出口订单,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额在300多万元。”金雪莲笔业的负责人王和平说。2017年,元宝村与安徽的金雪莲笔业进行企业联营,创立哈尔滨金雪莲笔业有限公司,工厂认真调研国际市场需求,为了让产品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每个月产品都在外观、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上下功夫,不断创新改进。

“国际市场的需求不同,像欧洲国家注重‘环保’,更注重‘原生态’,我们的铅笔用重金属含量低的水性漆,属于高端铅笔,而像东南亚国家,更注重性价比。”王和平说。

目前,铅笔厂车间有三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日生产量70万支铅笔,出口土耳其、阿富汗、波兰等国家,这直接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农闲时我就在厂里工作,一人管理3台机器,一个月能赚4000多元。”元宝村村民顾桂琴说,她今年52岁,不出村一年就能收入近5万元。

截至2021年末,铅笔厂已投资2300万元,年总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年实现利润150万元。

“铅笔厂二期还将投资580万元,建设切板生产线、机器设备和厂房,二期预计2023年投产,生产工艺将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黑龙江省元宝村党总支部书记邱树丽说。(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