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绢蝶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山区的蝴蝶,以翅膀形状酷似半透明的薄绢得名,被誉为“雪线精灵”。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鹏与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厚帅团队研究揭示了绢蝶的演化历史。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系统昆虫学》。
研究团队测定了绢蝶物种的144个核基因编码序列和全长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手段解析了绢蝶属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确定了绢蝶8个亚属间的系统位置,发现分布于蒙古地区的Sachaia亚属是绢蝶中最早分化出来的类群。
研究发现,绢蝶的祖先在约1320万年前起源于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的联合区域,属于中等海拔地区(2000米至4000米),以罂粟科植物为食。绝大部分绢蝶属物种的分化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区,说明青藏高原不但是绢蝶物种的起源地,而且是其“进化的摇篮”。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绢蝶亚属作为绢蝶属内物种最多的亚属,物种多样性产生的关键在于其植物寄主从罂粟科向景天科的转变。对新寄主植物的适应促进了绢蝶亚属物种多样性暴发,符合经典的“逃逸和辐射”进化假说。
该工作为绢蝶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为绢蝶进化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系统发育框架,也为人们了解高山蝶类的起源、海拔适应和寄主植物演化及多样性形成过程提供了新视角。(记者朱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