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

同时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

我国的地震活动分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

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

不同的地震,有不同的应对方式。那么科学家们如何划分地震的大小呢?他们一般通过震级和烈度两个方面:

01

地震震级

地震有强有弱,科学家用什么“尺子”来衡量地震的大小呢?用来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级。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它与震源释放出的弹性波能量有关。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震级每相差一级,能量约相差30多倍。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地震总数的1%;中强震、强震就更少了。02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虽然只有一个震级,但它在不同的地区所造成的破坏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后,可以划分出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我国把地震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一般情况下人无感觉;

——三度:少数静止的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门窗作响,吊灯摇晃;

——六度:人们仓皇出逃,房屋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破坏或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区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多数地区地震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地的地震烈度就只有四至五度了。(来源: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地震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那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研究员贾群林在本期《你问我答》中是如何解答的吧。

听了贾主任的讲解,是不是豁然开朗?地震发生时大家要第一时间做好自我防护,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今天得知识点你都学会了吗?

本期《你问我答》

大家是不是学到了不少知识?

如果想了解更多科学知识

扫码参与线上答题

为科普“提素”助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