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飞机,我们就租了辆车,一路开了过来。”2020年4月,一名年轻人接受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的邀请,带着自己的无人机梦想,第一次来到这座江南水乡。在路上,便捷的物流交通,优美的人居环境,深深打动了他,让他萌生了“挪窝”的念头。

观光之旅结束后,时任陕西嘉创飞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符文忠于次月便决定将公司的部分业务搬迁至太仓,注册成立了嘉创飞航(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当时公司所在的楼属于商务用楼,营业执照上不能有生产,太仓政府得知情况后,专门开了个会,最终敲定在营业执照上加上生产,整个流程特别快。”务实的政府,成为符文忠扎根太仓的另一个原因。


(资料图)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出台实施了《太仓市创新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太仓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目前,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扶持。在政府的引导下,符文忠于当年便获评姑苏、太仓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并成功领取到了第一笔奖励金。

太仓厚待人才,人才反哺太仓,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目前,该公司专注于无人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已成功申请20余项专利。在该公司的助力下,由中国仿真学会主办的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将今年的赛场搬到了太仓,届时,来自全国数百支队伍齐聚太仓,进行各类先进机器人之间的竞赛。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太仓一直深谙此理。通过成立科技招商公司、举办T-MAX科创大赛、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渠道,绘制产业图谱,定向招引产业所需人才,并按照“一企一策一团队”配比,提供全流程服务,项目落地最快实现当天考察、当天注册。经过多年发展,太仓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科技领军人才项目497个,主要分布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

招引人才,既要看见当下,又要思考未来。“科技人才主要来源还是企业培养与外部招引,缺少高等教育院校的加持,基础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太仓市科技局局长郁颖珠直言太仓如今面临的挑战。为此,太仓市对症下药,积极引进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调动高校院所契合太仓产业发展需求的优势学科专业人才和科研资源,为太仓科创“加码”。

今年9月,一群特殊的“客人”来到太仓,他们将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开启自己的校园新生活。据悉,该校区的建立,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融合式教育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本科学生在苏州校区完成一年的强化通识教育后,可以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喜好,选择相关行业学院进行新一轮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将产教研整合起来,设立实验工场、创新工场,企业可以带着问题来和我们的技术人员对接,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说,每一个学院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会成立一个相应的公司,组织安排学生真正深入企业一线实践。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的南侧,智汇谷项目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西浦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在规划中提供了一些科创空间,利于他们的课题研究和项目研发。”太仓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杨凯健介绍,将加大科创载体建设力度,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链式发展体系,确保科创项目有地可落。

定位“赛道”,精准发力。“考虑到太仓拥有基于德企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以及毗邻上海带来的丰富航空产业资源,所以我们定位了航空航天这一产业创新集群。”郁颖珠说。

今年上半年,中德(太仓)创新长廊成功入选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项目。创新长廊规划建设总面积2.01平方公里,以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为特色产业,积极构建产业生态、人文环境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截至目前,中德(太仓)创新长廊建有太仓市科技创业园、德国留学生创业园、中德MOBO孵化器等科创载体21家,集聚超400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建有各类省级研发机构47个,建成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1个。

将科创基因植根于城市肌理,将创新理念融入城市更新。结合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实际,太仓市正研究制定《太仓市优化科创布局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今后三年全市科创载体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今年计划新增90万平方米载体面积,力争在未来三年,新增载体孵化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戴茜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