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多年来,我国艾滋病病例数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HIV感染者的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持续达到90%以上。然而,HIV新发感染人数仍不容忽视,每年新发感染均达10万例以上;随着感染人群构成的转变,经性传播在艾滋病传播方式的占比中高达97%。

在HIV预防的宣教咨询服务中,社区组织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4月21日,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药物预防与阻断专业委员会与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推出、吉利德科学提供支持的首部专为社区组织暴露后预防(PEP)服务的防艾“教辅书”——《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社区组织指导手册》正式发布。

暴露后预防被称为有效阻断HIV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在暴露于艾滋病高感染风险之后,在72小时之内进行病毒阻断治疗,通过主动干预降低感染风险。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辉教授介绍:“但在现阶段,我国暴露后预防策略的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重点人群对暴露后预防的知晓率和规范使用率仍普遍较低,比如有的高危个体根本不知道还有暴露后72小时预防用药,有的即使知道有可预防药物,一旦发生暴露后不知道如何获取PEP服务和药物、还有的开始用药后,吃吃停停,不规范使用PEP药物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暴露后的感染风险,需要明确规范的专业指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孙丽君主任强调,预防艾滋病性传播请记住“ABCD原则”,A代表禁欲(Abstinence),应洁身自好,避免和陌生人有性行为;B代表忠诚(Be faithful),对性伴侣专一,不要和婚外或者性伴侣之外人有性行为;C代表安全套(Condom),不了解他人身体健康时,如果有性行为,需要使用安全套;D代表暴露后预防药物(Drug),如果发生了无套性行为,人们有一次吃“后悔药”的机会,请及时咨询当地疾控中心,24小时内,最迟72小时内服用药物,最大限度地阻断艾滋病传播。

据悉,《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社区组织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PEP对于减少HIV传播的意义、社区组织的关键角色,以及涵盖PEP概念、适用人群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PEP的专业知识,此外,手册还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借助典型案例重点讲解了应对方式,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参考。指导手册发布后,计划面向全国30余个省的100余家社区组织开展培训。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