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年展

CHENGDU BIENNALE

备受瞩目的“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开幕已过半月,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的476件包括架上绘画、综合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全类别、多元化的精彩艺术作品吸引着各地的观众。


(相关资料图)

2023成都双年展诠释了当代艺术与现代城市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等历史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引领观众进入一个触动内心深处的艺术体验之旅。

今天,我们来欣赏天府美术馆大厅内最醒目的一件作品——来自艺术家艾敬的大型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

2023成都双年展天府美术馆大厅,5米多高的彩色挂毯自空中垂挂而下,它由数不清的长方形毛线织物拼接而成,每块织物上都写着同一个英文词“LOVE”。

挂毯一直铺到展厅地面,波浪般层层堆积,来到一座人物塑像脚边。这座塑像是如此逼真,以至于许多观众在经过时会有些惊疑地小心趋前,看看“她”是不是活人。

艾敬作品呈现效果

“她”丝毫不介意这些目光,只管低头安静地编织,专注看着手里的毛线活儿。从作品的效果来看,这整张织满爱意的挂毯,都出自这位母亲的手。

是的,“她”的原型就是艾敬的母亲。

艾敬的母亲已经去世8年了。这件作品,最初就是出自艾敬母亲及其亲朋好友们之手,首次展出则是在2012年的国家博物馆。

那次是国家博物馆首次邀请当代女性艺术家举办个展,这也意味着这位歌手出身的艾敬,转型成功。

艾敬在沈阳市铁西区长大,那里曾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区。“我的祖辈和我的父母都是工人,我在工厂幼儿园长大。小时候经常去父亲的车间里看他干活儿。”在艾敬的童年回忆中,“工厂里机油的味道特别香甜,机器的声音特别悦耳,巨大的吊车在车间里移动特别神奇,在我的眼里工厂就如同乐园。”

从小便样貌才艺出众的艾敬,没有继续当工人,她16岁考进沈阳艺术学校声乐系,17岁时就离开家乡,考入北京东方歌舞团。《沈阳啊,我的故乡》那首歌令她开始走红,之后《我的1997》更是让她风靡亚洲。

1999年,艾敬师从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开始学习绘画,后移居纽约学习当代艺术。2007年,她首次正式以艺术家身份出道,开始参加艺术联展;2008年,她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艺术展。

艾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女性特色:注重情感的表达,充满感性的唯美色彩。“爱”是贯穿她许多展览的主题。

作为家中长女,她和母亲的关系十分亲密。但令她深感遗憾的是:2015年10月,65岁的母亲因病去世。“我17岁就离开家到了外地。总是工作很忙,回家很少,直到母亲去世。”艾敬说。“母亲去世后,我流了很多眼泪,因为思念母亲,也伤心自己失去了尽孝的机会。”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在工业博物馆展出现场

母亲去世后,艾敬回到沈阳住了一段时间,陪伴家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邀请她去沈阳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看一看。

该博物馆的前身是沈阳铸造厂,见证了当年沈阳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唤起了艾敬对幸福童年时光的回忆。

2018年10月27日,艾敬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里举办了“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个人艺术展。”这件与展览主题同名的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也是现场最醒目的作品之一。

场馆内,艾敬给母亲的塑像脚下铺了大片的草地,草地上开满鲜花。“母亲”背后那个巨大的红色毛线球,则是另一件装置作品《母亲的味道》。球体中空,观众可入内,里面的空气是艾敬母亲去世前她给母亲买的发油的香味。

装置作品《母亲的味道》

2015年9月,艾敬带着父母一起去欧洲旅行。一个安静的午后,她陪母亲在巴黎一家理发店里吹头发。“母亲当天使用的发油香极了,我很喜欢那个味道,买了几瓶送给母亲。当时她的头发掉得很厉害……”

从欧洲回来一个月,她的母亲就去世了。从此那款发油的香气,总会让艾敬泪流满面。

对比来看,这件《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在成都双年展现场的单独呈现效果,肯定不如它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现场和艾敬其他系列作品共同呈现的效果。但当你了解了这件作品背后,一个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怀念,你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再去好好审视这幅织满了“LOVE”的挂毯。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