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官职不好考证,只能通过书里描述来分析:

1、都头,是水浒里人物最常见的一个职衔,都头一般分步兵都头和马军都头,也就是县里捕盗缉凶力量的步兵、骑兵指挥官(只是编制名号,地方的马军都头旗下不一定有多少骑兵),大致相当于现在县武警大队的专职副队长,军衔为上尉到少校,也就是副营级干部,此外还有低一级的捕头,相当于武警中队长,军衔为中尉到上尉,正连级干部;


(资料图)

2、牌军,即排长,军衔为少尉到中尉,副牌军即副排长,和现在一样,是军队里正经军官的最低门槛。

3、提辖,提辖不是一个固定级别的官职,而是一个称谓,其意是管领、管带,低于统领这个意思,具体级别要看所辖兵力和区域的大小(如果作为亲随,只管大官身边的亲兵,可能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如鲁达),不过一般在地方上是州府才会设立,因此大致可以认为是营级干部,对应少校到中校级别的军衔

4、统制,同样不是一个固定级别的官职,其意是统领制约,高于提辖的管领意思,另有总管的别称。具体级别要看所辖兵力和区域的大小,一般到这个级别,就可以被称为将军了,可能职权极大,像红楼梦里就有九省统制这类一品大员,不过水浒里的统制一般指的是统领一个军州的兵力,相当于师长或者军分区司令,,对应军衔大校到少将。都统制则是管理数个军州兵力,相当于军长或者省军区司令,对应军衔为少将到中将

5、都监,即监军,同样不是一个固定级别的官职,水浒里最常见的是州府兵马都监,大致相当于专职督察的副师级,对应军衔为上校。地方上的兵马都监往往是由文官兼任,而不是水浒传里这样基本都是专任的。

6、团练使,团练使即武装部长,负责管理地方防务力量,而不同于统制能管着朝廷的正规部队。水浒里的团练使一般是州府级别的,可以视为预备役师长,军衔对应上校到大校。同级的还有防御使,级别略高,但仍只可能相当于上校到大校级别。

7、知寨。这个职位有人认为很低,仅仅是入门级军官,我个人的看法是依然要根据设立机构的级别来定。

比如花荣这个清风寨,是州府(即地级市)设立来防备几大山头强匪的,而非县里设置的,所辖也有几百士兵,明显属于营级编制,花荣应为副营长级别,对应军衔上尉到少校。

8、巡检,即巡(特)警队长,和都头意义接近,但不同于都头固定为县级设置,巡检也可以是州府级别的,甚至有都巡检这种兼顾更大范围的,因此不是一个固定级别的官职。水浒传里关胜曾经担任多年的蒲东巡检应是州府级别的巡检,相当于现在市公安局巡警支队支队长,正科级警督,对应军衔是正营级少校

9、太尉,太尉是三公之一,位高权重,不过水浒传里的太尉有好几个,个人实际职权也不一致,大致可以认为是钧委副主玺级别,也就是副郭级。而高俅这个太尉,在书中是禁军的实际掌权人(宋朝军队名义上的总司令都是皇帝),是林冲等梁山诸多军官出身好汉的该管上司,不怕官只怕管,祸害尤甚于其他奸臣。

10、太师,太师是三公之一,地位尊崇,但在大部分朝代,太师仅为荣誉头衔(加衔),基本为丞相级别重臣荣退阶段待遇(类似于政务院总隶卸任后转委员长或正携主玺),水浒传里太师蔡京位居群臣之首,实际掌握着朝政,对应现代就是总隶级别,正郭级。

11、太傅,太傅是三公之一,地位崇高,不过和太师一样,大多数时候仅为荣耀加衔。水浒传里的太傅和太尉一样,虽然和太师同为三公,但实际地位应该降半级看待,认为其为钧委副主玺比较合适。

12、枢密使,宋时枢密院相当于现在的钧委及郭防部(兵部在宋代被架空,基本只相当于现在的人武部),枢密院使则相当于郭防部长(枢密院要一分为二看待,首先是皇帝的军略咨询机构,也就是钧委,院使则执行枢密院会议确定的战略,相当于郭防部长,不要错误地认为枢密院相当于钧委,就认为枢密使相当于钧委主玺,宋时的钧委主玺是皇帝本人,枢密使只是负责执行决策),有着实际调动军队权力(太尉则是日常管理军队,也就是原兵部的职权里,决策被皇帝和顾问们的高层会议分割,执行被枢密院分割,管理被太尉分割),因此,还担任着招讨元帅的童贯,在书中的实际职务就是钧委副主玺兼郭防部长加前敌总司令,他其实就是皇帝在军中的代理人,宋江是万万得罪不起的。

13、教头,教头在书中主要指80万禁军教头,普通的禁军教头,大致相当于科员,地位不高,林冲这种有一定名气,能被高衙内这种骄横的高官二代知道并畏惧(“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的时,他没这场事”),且明确标注为枪棒教头,应该是负有一定具体职务的,估计相当于作训科科长级别,对应军衔是少校到中校,而邱岳、周昂这两个都教头,就要大得多了,相当于总参军训部长、副部长,对应军衔是少将到中将。

徐宁的金枪班比较特殊,是御前护卫兼仪仗队性质,不同于普通禁军,他这个金枪班教头管的人可能不多,但实际地位不会太低,至少比普通班直士兵的保义郎等要高,是否能达到大使臣级别未知,因此他可能在正九品到正八品之间,相当于现在的正副科级干部,对应军衔则是上尉到少校

14、制使,书中的制使,主要指殿前司的侍从武官,在外派时的称谓。因为这些外派武官主要从事一些押运之类的脏活累活,实际地位应该不高,参考杨志的例子看,他在殿前司的任职期间的职位,应该和到梁中书旗下担任的正牌军、管军提辖差不多(按梁中书一力抬举的话和杨志深为感恩的反应看),不太可能是位于团练使和统领使之间的那个正制使,因此,杨志的制使,大概率是相当于尉官级别的低级军官,上限则是大概相当于上尉到少校的“正制使”。

15、牙将、校尉,书中这里明显不是指具体职务,而是指排列在周围的梁中书的亲兵头目和其他下级军官,如果参考书中职位的排序,这些牙将、校尉,应该都只相当于连排级的尉官。

其他文职,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就不再赘述了。

特别声明: 

文中采用的谐音,均为避免机器审核时无脑误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无任何其他用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