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稻谷飘香。眼下,浙江临安的晚稻迎来了收割高峰,在丰收的背后,这里还有着不一样的“科技范儿”和“贴心服务”。
(资料图片)
这几天,浙江杭州临安区太阳镇太阳村连片金黄的稻田映入眼帘,几台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穿梭,新收割的稻谷“登上”货车,前往当地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杂质筛除和烘干工序。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内,8台大型烘干机正“火力全开”,服务范围覆盖临安50%以上稻谷主产区。
为了让这些“超级烘干房”能持续稳定运转,当地供电部门建立用户企业详细清单,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全区农机服务中心实时监测烘干机功率、温湿度等数据,电脑屏幕上的跳动的数字就像每台烘干机的实时“心电图”,24小时动态监测。
除烘干外,服务中心还提供稻谷代储存、精米加工等服务。农户可自主选择将烘干后的稻谷直接售给合作企业,或委托加工成品牌大米销售,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闭环模式,既减少粮食损耗,又提升附加值。据统计,全链条服务可推动亩均综合收益增长约15%。
黑龙江农作物收获超2.3亿亩 秋收基本结束
据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7日,黑龙江农作物已收获超2.3亿亩,占应收面积的99.2%,秋收工作基本结束。目前,各地正加速推进秋整地作业。
在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镇西格木村的大豆单产提升示范田,1580亩的大豆已经全部收割完毕,两台大型机械正往来穿梭、联合作业,将大土块打得细碎均匀。起垄机依托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将土地整理成垄距一致、垄型饱满、适合密植的大型田垄。
在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深松整地机正进行深松翻埋、碎土等精细化操作,优化耕层结构,增强耕地蓄水保墒能力,实现用养结合,为后续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地细化技术路线和机具配套,强化技术指导,严格规范作业。截至10月26日,黑龙江省已整地1.12亿亩,占计划秋整地面积的97.5%。
山西昔阳:33万亩玉米进入集中采收期
山西晋中市昔阳县地处太行山区,10月以来这里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受天气影响,当地33万亩玉米的收割时间有所推迟。眼下天气好转,当地抢抓农时,调度各类农机设备,对玉米进行集中采收,现场情况如何?来连线总台记者。
在山西省昔阳县赵壁乡的一片玉米大田,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地头往来穿梭,进行玉米的收割作业。这片地的面积大概有1万亩,这是整个昔阳县最大的一片平整的耕地。昔阳县位于太行山区,山地丘陵的面积超过90%,有相当一部分的玉米种在坡地上的,当地的收割机也都是相对中小型设备,能够适应当地复杂的地形。除此之外,太行山区的自然条件还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影响?
首先是山区的气候更加冷凉。一年中无霜期更短,等到玉米成熟,收完了再种冬小麦,时间非常紧张,所以在当地普遍推行一年一熟,只种玉米。十月以来,山西省都遭遇了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对多地的秋收进度都造成了影响。但对于昔阳县而言,因为没有小麦抢种的需求,玉米的收获相对没有那么紧张。降雨天气结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玉米的收获这几天才刚刚开始,大家在等什么呢?一个是等地面干燥,这样大型机械作业时不至于在泥泞中寸步难行;另一方面是因为连续的降水让玉米的含水量增加,这样机械收割时的损耗会更大,所以农户们干脆先让玉米在地里晾着,等自然干燥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收割。
观察这些正在地里作业的农机设备就会发现,它们不会在收割时直接将玉米脱粒。农户们告诉记者说,不是没这个技术,而是没脱粒的必要。昔阳县所在的太行山区,秋冬季日照强、空气干燥,还常有大风,可以说是自带“免费烘干机”。所以,农户们会选择在院子里、广场上把收来的玉米棒堆起来自然晾晒,来年开春晾好了再脱粒卖出去,就节省了机械烘干的成本。
每年春天卖玉米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不会全部卖掉,而是会留下一部分打成玉米面。玉米面可以说是当地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不光可以用来做各种面条、面点,还可以用来做成糊糊。特别跟大家推荐一种小吃,压饼,它是用玉米面制作出来的,口感像薯片一样,特别酥脆,从这些家常美食中就能感受到昔阳人对玉米的喜爱。根据农业部门的预测,今年昔阳县的玉米秋收作业将持续到11月中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