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月以来发布的6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1月30日核酸检测阳性数2.4万例,2月6日核酸检测阳性数为0.9万例,2月13日为8847例,2月16日为10720例。虽然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已大幅下降,但是感染者人数仍然存在。2月份以来,31个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的核酸检测阳性数日新增仍在5000例以上。(2月20日 光明网)

“每日新增阳性5000例以上”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表示,新冠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还需要加强监测,每个个体仍需要继续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此类话题一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表示:“快一个月没戴过口罩了,不看新闻以为新冠消失了。”更有不少网友直接吐槽:“不要焦虑了,都正常生活了”“发这个干嘛?”

其实,经历了三年艰苦的疫情斗争,广大民众对回归正常生活的心情是迫切的。更何况当下新冠病毒致病率大大降低,疫情总体形势趋于稳定,相关的防控政策也早已调整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也逐渐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但俗话说得好,一石能激起千层浪。就是在这种“平静”的状态下,任何关于“新冠感染”的话题或者报道便显得特殊而引起广泛关注。历经了三个多月的正常生活,不少人对“新冠”二字的感知慢慢淡化甚至出现抵触现象,有的人还认为“报道新冠就是要重新回归防控模式”。显然,这些“过激”看法都是错误的。

再者,新闻报道本就属于新闻传播权利的行使,是满足人们和社会信息需要的基本工具。在法律上,新闻传播权利是由人民赋予,人们在行使知情权、表达权、传播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时离不开新闻报道。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失,以及新发现的本土变异株XBB、BQ等客观事实理应获得公开报道,让人民群众充分且及时地了解当前具体情况。我们只有保持理性视角,科学地认清现状,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冲动地、盲目地对各类新冠报道“敲键盘”。

另外,根据2月18日中疾控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虽然目前我国疫情总体形势稳中向好,但新变异株的出现带来的感染情况、传播情况、防控情况等系列问题仍然需要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对于每一个个人而言,以理性视角来看待新冠肺炎相关报道,保持谨慎的态度,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新冠肺炎相关报道引争议,其实是当下人们对于疫情态度转变的缩影。在报道此类客观事实时,新闻媒体人也应该时刻关注群众的呼声,规划好议程设置,做好舆论的引导,为人民增信,为社会减压。

来源:红网

作者:吕奇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