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写的《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助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优化了区域开放格局,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维护了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产品。

自2011年全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成功开行以来,中欧班列逐步“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辐射面不断拓展,“朋友圈”也持续扩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发展新契机。

促区域协同发展

自2011年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运行以来,重庆先后获批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功能、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跨境出口电商以及国际运邮功能等,促进重庆实现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内陆国际门户枢纽地位不断凸显,内陆开放“排头兵”地位也得以不断夯实。

在班列通道稳定运行情况下,重庆外向型经济持续向好。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累计推动引进外商投资超千亿美元,吸引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00家,拉动外贸进出口总货值超4000亿元,带动外向型产业实现年均13.9%左右增长。

从月开行1列到日开行超10列,从单一IT产品到上千种货物,从单向去程线路到“东南西北”多点扩散、欧亚双向联通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网络体系,中欧班列(渝新欧)以高质量跨境铁路物流保通保畅支撑经济发展。

不仅要带动本地发展,还要推动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

2021年1月1日,川渝携手在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联合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同时发出第一趟列车,合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样板。

年来,中欧班列(渝新欧)也在持续拓展“朋友圈”。现已通过跨区域集货集运、合资合作、股权收购等模式,与全国多个省市建立起区域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合作能级,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促进中欧班列向“融合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进程迈进。这成为重庆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用、践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体现。

谋国际互利共赢

德国当地时间7月11日,中欧班列(渝新欧)第一万列重箱折列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作为首条重箱折列累计破万的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开通11年以来飞速发展,货物品类越来越全、境内外仓储资源分布越来越广、运输保障越来越稳,持续为中德互利合作注入新动力。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品牌,自开行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长到15183列,年均增长55%;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749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起初的IT产品为主扩大到今天的5万余种。中欧班列在源源不断将商品运到沿线国家后,又满载外国货品回到中国,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产业园区,为沿线民众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共铺画了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形成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现已成为新时代亚欧陆路运输的骨干通道。

作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未来,中欧班列(渝新欧)将继续坚守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发展目标,秉承创新、开放、畅通、使命的发展理念,携手全国中欧班列,着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为助力全球经济长期向好、稳健康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推荐内容